2015.02.28 這是一個讓人鐵腿的文化之旅~
跟葛小華約好散策之旅, 淡水的<一滴水>有點遠, 感覺體力會不支,忽然想到網路瘋傳的紀州庵, 感覺交通便利,,遂決定了228的城南之旅
話說,雖然早就看過網路資料,但通常是滑過就忘, 隱約知道是個日本時代的老舊房子,最近被重新整理讓大家參觀……看完之後,發現紀州庵並沒有那麼簡單~
早上10:00約在古亭站的1號出口, 前一晚研究討論地圖很久, 其實一點都不複雜, 就出了捷運口直直的延著同安街走去, 大概10分鐘吧~ 就可以走到了, 這是指沒有邊走邊玩的狀態啦 ~
走了幾步,發現地上有CK學校攝影社228開始攝影成果發表,地點剛好就在紀州庵 !!~ 咦 ~這麼巧 , 遂拍下照片繼續前行~
經過一個路口, 一棟日本建築出現了, 看起來已經像個餐廳, 應該是個日本料理餐廳, 拍下照片繼續前行
又經過一個巷口,藏不住的滿樹桃紅櫻花, 佇足指指點點討論一番, 拍下照片往巷子裏去, 一排的櫻花綻放在天主堂牆邊
到目的地了, 雖然剛從日本回來, 再看到日式建築還是頗有親切感啊~~~~
上面一點一點白色的圓點, 導覽人員說是吸水除濕用的
進到屋子裏面,看了牆上的說明, 寫著紀州庵輝煌的歷史, 原來在日本時代有這麼一段的歷史啊~~~ ( 詳見官網 http://www.kishuan.org.tw/home/ 紀州庵官網), 直到日本戰敗撤退, 平松家族返回日本和歌山縣的紀州 (這應該也是紀州庵的名字的由來), 這裏先變成被遣返的日本人的暫居所, 此時, 海角七號的那個老師拿著兩卡皮箱的畫面就在腦海出現了, 日本人走了, 節節敗退的國民政府退居到台灣來, 這個地方也就變成了宿舍, 台大教授王文興8歲-27歲的青春歲月也是住在這個地方, 而紀州庵也就是<家變>的場景, 看到這裏, 我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家變>的場景 !!! 想當年高中的時候以文藝青年自居, 看過多少書的…(封面), 而<家變>如雷灌耳, 是當年不可不讀的小說啊~~ ( 可我就看了封面,沒讀過ㄎㄎ) ,好啦~ 第二天再來紀州庵的時候, 我把<家變>這本書買了,等我的心得文吧 ( OS : 完全不認為會有心得文 ~ ! ) ,同時,又買了<城之南:紀州庵與臺北文學巷弄> ,打算把紀州庵的過往和城南文學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更清楚 , 這本書是<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台北市紀州庵新館>出版, 在網路書店都沒有販售, 這裏獨賣的 ~
有導覽員說, 這對彩球是紀州庵創辦人<平松德松>家族的第三代<平松喜一郎> ( 80歲) 於2014年5月到紀州庵出席開館儀式帶來的 , 我又查了資料顯示, 2014年應邀出席記者會的還有日本和歌山市議員代表團,是他們特別帶來象徵「永遠美滿」的「紀州彩線球」送給「紀州庵」的,是和歌山象徵(好彩頭)的代表物喔
原來, 這一片汀州街後面的區域, 再連著廈門街那一帶,也就是國語日報的附近,都是早年從大陸撤退來台的文人才子聚集的地方,小時候常買的書.純文學.洪範.爾雅出版社都在這一帶, 林海音,何凡,林良.隱地.余光中,王文興.柏陽….跟本是早期國語課本及純文學的大師們都報到了~這卡司陣容也太堅強了
午餐時間, 就在旁邊的紀州庵文學茶館用餐, 結果季節限定是<張拓蕪的牛肉麵> ,媽呀, 張拓蕪都出現了, 記得小時候, 常抱著<代馬輸卒手記>一系列的書( 續記.餘記.補記.外記) 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其實那些都是我老哥買的書, 我只是跟在後面看, 啊~ 那遙遠的時光,話說, 那個牛肉麵口味其實就一般般而已, 不過衝著三毛, 周夢蝶都吃過這碗牛肉麵, 感覺是大大不同啊 ~
ck學校的攝影社在這裏辦成果展~ 剛好從228開始 ~
這是書店, 還有一些文創紀念品
從1917年紀州庵開始的日本高級料理亭,到2002年底台大城鄉所碩士班一年級學生因為必修的實習課程介入了當地的老樹保存, 直至紀州庵歷史價值及和城南文學的聯結, 終使紀州庵在2004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連同其周邊共有10株老樹列為台北市受保護老樹。至此, 讓紀州庵的重生已經邁開了一大步
紀州庵其實已經不算是古蹟了, 它的建築物在這麼多年的忽略漠視下, 已經殘破不堪, 現在看到的建築物應該已經算是重建了, 當年保留下來的建材只剩下一點點了, 儘管如此, 它所代表的重大意義應該是那一段日治時代的歷史和台北城南的遷台文學人文史, 還有, 最近被討論的<灣生>的歷史, ….一個紀州庵, 幾段的糾結, 值得好好的研究研究啊 ~
http://www.kishuan.org.tw/home/ 紀州庵官網
永不言退的文壇老兵 ──張拓蕪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1049904104C.TXT&table=1&cur_page=2&distype=text .txt&table=1&cur_page=1&distype=text
古蹟新生 紀州庵再現風華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015862
2014-05-24 19:53
〔中央社〕台北市定古蹟「紀州庵」斥資1650萬元、歷經10年修復,蛻變為「紀州庵文學森林」中的優雅古蹟,25日重新開館,再現城南水岸風華。未來將講述歷史故事,並與文學結合。
台北市定古蹟「紀州庵」24日舉行開館剪綵儀式。建於1917年的紀州庵曾是日據時代緊鄰新店溪畔的高級料亭,戰後收編為省府員工宿舍,為台灣少見的日式建築空間類型。(上下圖,中央社)
紀州庵曾是日據時代緊鄰新店溪畔的高級料亭,雖然現在河堤高築無法看見河濱景觀,但綠意盎然的庭院景致與雅緻的日式建築仍是台北市的新亮點。(中央社)
「紀州庵」創辦人平松家族第三代平松喜一朗今天應邀出席「紀州庵」開館剪綵記者會。他首先用中文對所有為「紀州庵」付出努力的人表示感謝。
平松喜一朗年近80高齡,此次特地從日本來台致賀。他感謝台北市政府及台北市文化局將「紀州庵」定為古蹟,並做完美的保存與修復。「前輩的在天之靈會感到欣慰」,平松喜一朗期待「紀州庵」能為台北市的發展及台灣文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紀州庵」的曲折身世引人入勝。始建於1917年的「紀州庵」在日據時代由平松家族經營,是當時聞名的高級料亭。在太平洋戰爭開打後,「紀州庵」停止營業,戰後收編為台灣省政府員工宿舍。1990年代兩場大火,將「紀州庵」本館及別館燒燬殆盡,讓「紀州庵」日式建築只留下「離屋」。2004年被台北市文化局指定其為古蹟,並開始修復「離屋」、打造「紀州庵文學森林」。重現風華的「離屋」為木造建築,是台灣少見的日式建築空間類型。
開館後的「紀州庵」,將展示原有老物件,敘說歷史故事及修復歷程;還把戲劇、偶戲等主題與文學結合,不定期舉辦各式親子工作坊、表演與講座等活動。
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回想起剛擔任局長時,就開始構想修復「紀州庵」,在花了十年時間,經歷諸多波折後,「終於完成了」。
劉維公指出,「紀州庵」從現在開始,屬於文學界的朋友,也屬於社會大眾!希望大家把它當成自己的家,繼續歷史文化的傳承。
應邀出席記者會的還有日本和歌山市議員代表團,他們特別帶來象徵「永遠美滿」的「紀州彩線球」贈予「紀州庵」,劉維公也回贈小籠包造型工藝品表達感謝之意。
和歌山市議會副議長古川祐典表示,「紀州庵」被定為古蹟,他覺得非常光榮,希望「紀州庵」能作為紐帶,維繫兩個城市間更多交流,繼續發展友誼。
作家王文興在「紀州庵」居住成長到24歲才離開,代表作「家變」更是以其為敘述場景。他也見證了古蹟的新生。
王文興回憶,自己曾經住在「紀州庵」主樓,但已化為雲煙。他希望修復後的古蹟能起拋磚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人一起努力,透過捐款,把主樓完成,也完成大家的夢想。
張拓蕪私房牛肉麵 串起文壇情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5000696-260301
一碗牛肉麵,對老作家張拓蕪而言,不僅是年輕時在部隊中最垂涎的美味,更牽起與已故詩人周夢蝶之間的一段交誼。86歲高齡的張拓蕪自創的獨門牛肉麵對周夢蝶而言,是勝過高檔飯店的美饌,三毛等人也都曾擠在他的餐桌上,「欽點」張拓蕪牛肉麵。
張拓蕪描寫軍中生活與人物的《代馬輸卒手記》,可說是當代大兵文學的經典之作,回憶起隨軍來台後在高雄鳳山部隊裡的生活,他說:「那時候我一個一等兵,每個月只領10塊錢,但是福利社裡一碗牛肉麵就要5塊5。那時候,吃上一碗牛肉麵可說是最大的心願。」
張拓蕪的第一口牛肉麵,是在部隊裡吃到的,他喜不自禁說:「我打牌贏來的!」幾個同袍為了吃牛肉麵集資玩撲克牌,贏家就能享口福。愛美食且舌頭靈光的張拓蕪,自創的牛肉麵以洋蔥、番茄的鮮甜,佐以辣豆瓣醬,再將台灣的黃牛肉以文火煨上3小時,他表示,這口味是他吃遍坊間牛肉麵後,自行改良完成的。
當年,周夢蝶、楊仲揆、錢守義、尹崗、臧釗運5位好友經常到張拓蕪家吃飯,其中周夢蝶更是眾所周知最愛牛肉麵,張拓蕪說:「為了不讓他(周夢蝶)失望,一次一次試做。」而平日不吃辣的周夢蝶,也唯有吃張拓蕪的牛肉麵是「不辣不夠味」。在文壇裡愛吃「這一味」的還包括作家三毛、愛亞等。
紀州庵文學森林在館長封德屏的策畫下,推出的首檔「作家私房菜」就以張拓蕪牛肉麵為起點,藉由吃在嘴裡的美味,延伸作家書寫的味覺記憶及料理背後的故事。
留言列表